-
銷售專線:0411-82705077公司地址:大連開發區海青倉儲區一號路11-1號
- 【金德】錯誤申報!27%的海運貨損都歸為此因!
- 發布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16/8/31 10:42:06
近期,UK 保賠協會(以下簡稱UKPI)對貨物事故通知系統(簡稱CNIS,www.cinsnet.com)2013-2014年期間所發生的所有貨損事故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發現,27%的貨物損壞都是因為“誤申報”。僅次于“包裝不當”排在第二位。
按照規定,所有的危險貨物都應該按照國際海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IMDG Code)相關條款所要求的條件進行運輸。全世界大約有10%的集裝箱運輸貨物為IMO所規定的危險貨物,幾乎所有的集裝箱運輸公司也都有專門承運危險貨物的業務,IMDG Code對集裝箱運輸各類危險貨物的包裝、存儲、積載等方面都有著比較相近的規范,也得到了國際上的一致認可。
為了海員及船舶的安全,制定并采取一系列的安全處理措施及應急處理方案來應對裝載、運輸危險貨物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也是非常的必要的。比如,如遇貨物發生火災,海員必須知道如何快速的應對與處理。這另外就要求,每次裝好貨物之后,船上需收到一份詳細的、正確的、能夠被普遍認可的描述船上所裝載貨物特性及潛在危險的說明清單。
如若出現以下情況(不管是單獨還是組合出現),都容易造成貨物損壞事故的發生:
1、漏報或誤報。
2、對包裝的選擇不正確或是包裝的質量不到位。
3、貨物文件或標簽對貨物的描述不準確。
4、對貨物打包過程中的不專業做法。
5、人為因素—不同文化、地域、公司對正規貨物操作習慣所持有的態度不盡相同。
6、貨物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的不合規行為。
7、誤操作或是貨柜碰撞跌落過程中所造成損壞。
舉個例子,次氯酸鈣其是一種氧化劑在IMDGcode中歸屬于5.1 oxidiser.由于其極不穩定并且在溫度升高時還容易分解并最終可能導致起火與爆炸。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其經常被誤申報為氯化鈣或是類似名字的貨物種類,比如:漂白粉,CCH,BK粉,消毒劑,氯石灰等等。
為了避免因為誤申報帶來的危害,IMDG code明確規定貨物在進行貨物申報時需需使用貨物的“正確的運輸名(shipping name)”,以杜絕錯誤申報問題。次氯酸鈣是一個正確的運輸名,只有在具有正確的UN編號的名稱下進行運輸。
國際保賠協會集團以及貨物事件通知系統(CINS)的航運公司成員近日為集裝箱載運次氯酸鈣編制了一套新的指南。其希望這些新指南將為有關貨物危險、《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IMDG)》下的貨物分類、集裝箱選擇、集裝箱包裝以及船上積載提供一個更加清晰、更有邏輯的分步指南。
在1997年-1999年之間就發生了6起因為集裝箱裝載次氯酸鈣而引發的重大事故,分別涉及Contship France,Maersk Mombasa, Sea Express, DGHarmony, Aconcagua 及 CMA Djakarta等六條船。
2012年,MSC Flaminia(如圖示),就遭遇了一次類似于2006年Hyundai Fortune所發生的貨艙爆炸起火事故。
2010年Charlotte Maersk從馬來西亞到阿曼期間,該船上所裝載的一個裝載有次氯酸鈣的集裝箱著火。其上的海員還由于勇敢的參與撲滅了熊熊大火獲得了IMO海上特別勇敢獎。
馬士基航運于近期宣布禁止將次氯酸鈣作為集裝箱貨物參與運輸。(整理自信德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