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售專線:0411-82705077公司地址:大連開發區海青倉儲區一號路11-1號
- 【金德物流】中美貿易戰之中國應對策略解讀
- 發布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19/8/27 9:20:06
8月23號中國恢復對原產于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關稅征收并公布了對原產自美國商品加征新關稅的計劃,將有5078個稅目、約750億美元的商品被加征10%、5%的關稅。它們將在9月1日和12月15日分兩批實施。這個時間對應了此前美國宣布對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的時間。
很明確,這是中國對美國上一輪加征關稅的反制和報復措施。
反制措施讓國人很解氣,但是這其實只是中國應對貿易戰最表層的措施,今天我們一起看下中國深層次的策略。
進入中國應對策略分析之前,我們先看一下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目的和策略,然后解讀一下中國為應對美國貿易戰采取的策略,最后給出我對中美貿易戰未來的看法。
美國的目的:戰略遏制中國,保持其現有國際地位和利益。
隨著中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快速崛起,美國認定中國是其最大挑戰者,因此美國打著縮減貿易逆差的幌子發動貿易戰,實質是對新興大國中國的戰略遏制。
美國的策略:
1,貿易戰,不斷的加征關稅,抬高中國國內失業率,希望以此來脅迫中國放棄中國制造2025,從而維持現有全球分工體系。
2,科技戰,科技戰是對貿易戰的繼承和發展,貿易戰的目的是使中國主動放棄向產業鏈高端的前進,而科技戰則是強行封堵,封殺中國產業升級。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旗艦華為的封堵是最好的例子。
3,金融戰,未來一旦貿易戰和科技戰不能發揮作用后,美國有可能將戰火引入金融領域,而不久前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可以看做是金融戰的前奏。
4,引發中國周邊及國內其它問題牽制中國,典型的例子有:1,香港問題;2,對臺軍售,即能掙錢又能給中國添堵;3,印度對克什米爾的行動。
面對美國的圍堵,中國桌面上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是順從美國,像當初日本一樣,結果也會同日本一樣,國內經濟崩盤從此失去走向產業鏈頂端的可能性。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從1840年開始一代又一代先烈為了民族復興不斷的努力,今天我們終于看到了曙光,怎么可能放棄?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國家,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驕傲和骨氣,注定了是要引領人類文明的。
因此順從的選項是不存在的。
中國面對圍堵唯一的路徑就是突破!
美國曾經很強大,現在依然很強大,但是同中國的相對實力在發生著變化。如下圖名義GDP圖所示,2000年的時候中國是美國的十分之一,而現在是美國的十分之七。從經濟到科技,雖然國內面臨一些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正在全面變強。因此我們可以說時間在中國這一邊,這是我們看待中美關系的大前提。也是我們制定突破策略的最大依據?;诖瞬⒔Y合新聞聯播內容,我解讀中國政府的主要策略是:對美斗而不破,能拖則拖;對內加快改革,進一步累計實力;在國際上建立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和統一戰線,。
對美策略:斗而不破,能拖則拖
1,凡是美國增加的貿易戰措施,中國必然硬懟回去。
由于中美兩國貿易數據差距巨大,中國不可能做到1:1的懟,中國受到的傷害也必然大于美國,但是這種懟也是必須的,主要作用于心里層面。對內可以鼓舞民心,團結民意;對美,可以打擊敵人氣焰,發出明確信號,無論戰況如何慘烈,中國不會屈服,讓美國人不能有恃無恐;清楚的告訴美國人,中國不是日本,對日本那一套對中國不起作用;最后,可以爭取國際上搖擺不定的勢力,讓他們看到中國的決心和實力。
2,充分利用美國的民主體制,精確打擊川建國同志的票倉。
川建國同志是要選舉的,選舉就要有選票,而普通選民大部分不是高風亮節的,看的只是眼前和短期的利益,特朗普選票主要來自于中、底層民眾。我們可以看看我們對美國加征關稅的商品目錄,包括農產品(玉米,棉花,大豆等)、汽車及其零部件、原油,都是特朗普的票倉。正如中國不會順從美國一樣,圍堵中國也是美國的既定策略,也不會改變。但是川建國同志為了連任,被打疼之后有可能為了選舉會進行部分妥協,為我們爭取一些時間。
3,充分利用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和負面清單威懾力
貿易戰美國內部必然有利益受損群體,這部分是我們可以爭取的盟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中國市場,分化美國內部勢力,培養親中友好勢力;吸引對華友好的高科技企業來華投資,充分利用負面清單威懾力,打擊那些即想掙中國錢,還給我們添堵的。
國內改革措施:危機倒逼改革,只要自己發展好了,人民富足,任何圍堵都是徒勞。
1,供給側結構改革。經濟按照生產和消費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供給側指的就是生產這一次,現在進行的是結構改革,也就是要調整不同產品生產的比例,主動壓縮一部分低端過剩產能,增加高質量和需求旺盛的產能。金融供給側改革是最典型的代表。
2,就業與培訓政策。由于貿易戰影響和供給側結構改革,必然帶來一部分shiye人口,這時候就業就很重要了,shiye的人員通常是沒有掌握需要的既能,國家也適時推出了培訓計劃,主席去了山丹培黎學校,可見國家的重視。除此之外國家還提出了補短板政策,補短板在短期內能夠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穩住國內基本盤。
3,鼓勵科技創新+控制房價。
當人們賺快錢習慣了,是不可能踏踏實實去做創新的,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太多精力投入房地產中了,人們的價值取向已經出現問題,為了鼓勵創新,中國必然要控制房價,把資源導入到創新體系中去(仍然想要通過炒房掙錢的朋友,可以放棄了)。
創新是有風險的且需要長期堅持的。為了鼓勵和支持創新,國家推出了科創板,科創板即是創新企業和人員一個兌現的窗口,為大家樹立一個榜樣,告訴大家踏踏實實做創新也是能致富的;同時,科創板也是科研投入輸血的新窗口,為更多資金進入創新領域打通通道。
4,大規模減稅降費,改革分配體制。
將政府手中的財富轉移到老百姓手中。政府對財富的使用通常是低效率了,老百姓和私營企業對資金的使用通常是高效的,這種財富轉移看似開始總量沒變,但是效率的提高會大大增加國內市場活力,增加中國經濟實力。
5,加大國內體制改革力度,激發市場活力。
企業可以大致分為國有和民營企業,國企的經理人是政府官員,缺乏企業家精神,創新不足,活力不足,但是卻占用大部分資源,現在提出的國企改革,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希望能夠落實;民企由于抗風險能力較差,一直以來存在融資問題,現在政府在想辦法解決。
國際上:建立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和統一戰線
1,一帶一路,為國內過剩的產能、資本尋找出口。
2,建立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
川建國同志的貿易戰不僅僅針對中國,這就給了中國較大的國際回旋空間,如果美國緊緊盯住中國那就很慘了,最近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可以看做中國擴大統一戰線的新舉措。
3,進口博覽會
產能過剩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商品要實現驚險一躍,買家是最重要的,這就決定買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話語權的,正如中美貿易一樣,買家是主動的。進口博覽會召開證明中國希望發揮巨大市場的作用,通過擴大進口,既深度綁定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又提高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
4,降低除美國之外的其它國家的關稅。
5,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擴大開放。上海臨港新片區和深圳示范區規劃是最好的例證。
基于以上分析,對中美未來走勢可以做出以下預測:
美國不可能壓垮中國,中國也不可能短期內實現突圍,這就決定了中美之爭的長期性,有可能要持續一兩代人之久。具體時間長短取決于中國進一步改革的力度和實力增長的速度。
中美貿易戰會逐步升級,但是不會一下子到很高的強度,因為雙方都承受不了貿易戰快速升級的過程。
貿易戰很可能會擴展到其它領域,包括金融領域,甚至部分地區的代理人熱戰。